孩子膽子小怎么辦(下)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gòu):孩子膽子小怎么辦(下)
可是蘋果還是那個蘋果,它的味道不會變啊。只是媽媽的心理感受好一點,她說很甜的時候,孩子照樣會覺得酸,媽媽只是換了一種語言安慰自己。我們不舒服的到底是什么呢?是我們體驗到的孩子的處境。我們一旦開始共情,就不得不去體會孩子的感受,然后承認一個事實:孩子要吃一種他不喜歡的味道。我們那么愛他,但是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他體驗一些不好的感覺。那我們就把眼睛閉上,我們說「蘋果不酸,很甜」。但是你要知道,你就算把眼睛閉上了,孩子難受的感覺并不會消失。我們再看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:媽媽:寶貝,怎么哭了?小女孩(哭):我剛才摔了一跤,好痛啊……媽媽:讓我看看……啊好了好了,不痛了。這個媽媽一定是出于好心,摔在孩子身上,痛在自己心里。所以她說「不痛了」,是為了讓自己心里好受點。但是光自己好受了,孩子還是痛啊。
安慰
共情不是安慰。有一些痛苦,一時半會是沒辦法解除的。安慰是在嘗試否認這種痛苦,因為別人的痛苦,也讓我們感到難受。大家有沒有這種經(jīng)驗,我們?nèi)タ赐粋€病人,如果他生的是小病,他感覺到痛,我們會比較容易共情。但如果是得了絕癥的人,我們反而會手足無措。對方說:「我現(xiàn)在很虛弱?!鼓阏f:「沒有啊,我看你今天氣色很好?!箤Ψ秸f:「我覺得我好不了了?!鼓憔蜁f:「哎呀不會,不要胡思亂想。好好休息,過幾天就好了?!惯@就是安慰。這些話說出來,你自己都不信,但你很難不那么說。記住,這種方式只會讓你自己好受一點,是幫不了對方的。對方只會覺得沒有人理解他,但是那些痛苦還在他身上,他只能自己一個人消化。如果有一個人陪著他,聽他講,理解他處在痛苦絕望的感受中,雖然并不能直接幫他解決問題,但多少會起到一點支持和陪伴的作用,讓他覺得沒有那么孤獨,這就是共情。但共情很難,你必須眼睜睜地跟對方的不舒服在一起。就像剛才的例子,共情的說法是這樣的:媽媽:讓我看看……摔到這里了,真的很痛啊。你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么說完以后,孩子哭得就沒那么厲害了。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痛苦被看到了。
有一些人可能還會有顧慮,覺得這種說話方式,會不會是強化孩子的負面感受,讓孩子變得更敏感,更嬌氣?有一些負面感受是不是直接忽略更好?比如經(jīng)常會有這樣的情況:孩子:這是我第一次上臺演講,好緊張啊。爸爸:這有什么好緊張的?他們又不會吃了你。勇敢一點!孩子:我知道,但我就是很緊張啊。父母也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強大。在成年人看來,也許孩子現(xiàn)在的感受真的不值得小題大做。但是你畢竟沒辦法替代孩子。他自己的路,只能靠自己來走。他現(xiàn)在感覺到的困擾,不會因為大人說「沒必要」就消失。孩子需要自己去尋找辦法。所以我們做的事情,是讓他學(xué)會自己為自己的感受負責(zé)。自我負責(zé)的前提,也是共情。我們先共情,承認他的感受很不舒服。在此基礎(chǔ)上問他:不舒服,你打算怎么辦?這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,叫做「自我負責(zé)式溝通」。跟直接否認負面感受相比,它反而會促使孩子變得更獨立。
就像剛才的例子:
爸爸:第一次都會緊張。來,想一想緊張的時候你可以怎么做?孩子:我會對自己說:怕什么,他們又不會吃了你!爸爸:好辦法!來,大聲對自己說一遍。你看,原本聽不進去的建議,現(xiàn)在孩子自己反而想到了。所以啊,很多時候別人需要的不是我們推著他往前走。我們看到他,他自己就愿意往前走了。
要點回顧
1、溝通的目標不是為了達成一致,而是確認雙方的差異。
2、我們對孩子有訴求的時候,一旦孩子有負面感受,我們的第一反應(yīng)是否認??梢詫W(xué)習(xí)一邊承認孩子的負面感受,一邊堅持我們的訴求。
3、承認孩子的負面感受,會讓我們感覺不舒服,但是會讓孩子的感覺更好。
4、不要推著孩子去擺脫他們的感受。反過來,先承認他們的感受,再讓他們?yōu)樽约旱母惺茇撠?zé),他們會想到解決辦法。
孩子表達害怕時,比起說「不要怕」更好的表達是承認ta的感受。
鄭重的聲明:本網(wǎng)站中轉(zhuǎn)載的一切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!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,還望諒解!如原作者看到,如覺侵權(quán),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!衷心感謝原作者!
關(guān)注心靈健康(預(yù)約) 0592—5515516
關(guān)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(dǎo)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(wǎng):?http://m.hotbraziliangirl.com
企業(yè)微博網(wǎng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(wǎng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(gòu)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(guān)委大廈1108室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(dāng)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(jīng)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