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孩子發(fā)脾氣怎么辦?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如果孩子發(fā)脾氣怎么辦?
俗話說:孩子的臉,六月的天,說變就變前一秒興高采烈,風平浪靜,下一秒暴風驟雨,天崩地裂。曾看過一期《超級育兒師》,就有孩子發(fā)脾氣的場景,真讓人驚嘆孩子的爆發(fā)力如此強大。先氣勢洶洶地扔東西,又野蠻地掀翻桌子,接著狂躁難抑地大叫,見多識廣的網友們,都被魔王版熊孩子嚇到了。這是炸裂魔獸?還是哥斯拉轉世?都說帶娃就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,而孩子發(fā)脾氣,則是育兒路上最令人棘手的一個大怪。
蒙臺梭利說過:
“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,都會開花結果。不但影響他的一生,也決定他的一生。”看來孩子生氣時,我們的所作所為事關孩子一生的幸福。
孩子發(fā)脾氣,不能讓他忍
有一種爸媽叫“制止型爸媽”,他們容忍不了孩子的情緒,孩子一旦發(fā)脾氣,他們會立刻采取行動制止這種行為。帶葫蘆娃在肯德基玩滑滑梯時,一個小男孩也想玩,可他爸媽不同意。小男孩就開始發(fā)脾氣,哭鬧著往滑梯跑去。這時爸爸二話沒話,抱起來打了一頓,還一邊說:“還鬧不,說你不能玩就不能玩,以為你哭鬧就行啊,再鬧還打?!毙∧泻⑼V沽税l(fā)脾氣,站在那委屈得抽噎著,很快就隨爸媽離開了。講真,為這個小男孩可憐,也為這對父母擔心。如果孩子不能自由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,結果不是壓抑自己,就是會以這種暴力的方式宣泄。有次葫蘆娃和一個小姐姐玩游戲,兩人發(fā)生爭執(zhí),葫蘆娃沒搶到就生氣的哭起來。這時小姐姐走過去,一邊用手抓著葫蘆娃搖著,一邊說:“還哭,還哭,煩不煩,再哭我就打你?!蹦銜l(fā)現她一旦生氣的時候,她父母就是以這種方式對待她,自然而然她也接受不了別人的情緒,甚至會以她學會的方式去對待別人。之前有一個媽媽責備孩子的視頻在網上瘋傳,在視頻中,孩子坐在床上,強忍著憤怒,與媽媽對話:
你為啥要關門?
我想靜一靜,又怎樣?
你今天的事情是錯了還是對的?
錯了,那又怎樣?
你現在都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我已經承認錯誤了,你們還要怎樣?為什么還有愛那么兇惡的對我?小女孩反復強調她想要靜一靜,但她媽媽對她的認錯態(tài)度不滿意,不依不饒地問她“承不承認錯誤”……
這則視頻扎到了很多網友的內心:
其中網友@不是說不想了嗎,說:每次犯錯委屈都忍不住哭,我媽就不讓我哭,越哭罵得越兇。每次承認錯誤后,自己想想還是會難受,這個時候要是讓我媽發(fā)現我哭了,她會更生氣地吵我,她說就是不讓哭,死憋著,仿佛我哭就是不服她一樣,可怕的控制欲。就像孩子鬧情緒發(fā)脾氣一樣,父母也總是不讓孩子表達,非得想辦法制止才行。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·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:“讓孩子將脾氣發(fā)完,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(fā)脾氣。發(fā)脾氣本身是無害的,阻止發(fā)脾氣才是?!?/p>
父母的不在意,只會讓孩子更情緒化,去上游泳課時,就遇到一個父母帶著孩子去游泳。孩子恐懼著說:“我不想游,我不敢下水?!钡陌謰寘s說:“怕什么怕,再說你都全副武裝了,一點都不用怕?!碑斎缓⒆舆€是很糾結,不敢下去。這時只聽撲通一聲,孩子被他爸一腳踹下去了。還說著,“看,根本就不害怕吧?!碑斎缓⒆涌摁[著要上去,可他爸媽竟然還哈哈大笑,說:“男子漢,要勇敢。”在他們眼里,孩子的恐懼害怕,以及哭鬧發(fā)脾氣,都沒什么大不了,甚至還認為孩子還小,根本不懂的這些情緒。這樣的爸媽其實是在面對孩子情緒時,是屬于“忽視型爸媽”。雖然孩子發(fā)脾氣時,父母沒有大吼大叫的制止,孩子也沒有受到明顯的傷害。但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本該給予的情感支持,其實這是一種隱性的傷害,本質上是不尊重孩子。就曾有一次小侄女被突然飛到身上的小燕子嚇哭了,哭著說很害怕。我說的卻是:“這有什么可怕的,一點都不怕?!笨尚≈杜匀豢迋€不停,可是我依然認為沒什么大不了。直到我被一只跳到我腳邊的青蛙嚇得哇哇大叫,害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,可旁邊的人卻說:“沒想到你這么小膽,青蛙有啥怕的。”然后哈哈大笑起來。這時我才意識到,當時小侄女的害怕是真的,并不會因為一句沒什么大不了就消失,甚至還會更害怕。被忽視的情緒,不被理解的孩子該多么無助??此频陌参浚鋵嵤遣辉谝?,不會讓孩子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,只會讓他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來,甚至更情緒化。
孩子是小怪獸,爸媽是奧特曼
有的父母知道,孩子可以是小怪獸,那自己一定是奧特曼,一物降一物。孩子越生氣,家長反而越需要冷靜。這種“智慧型爸媽”,認為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哭,也不會無理取鬧地要求。他們容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,但行為上卻不縱容。說到這,我想到了胡可遇上“生氣小魚兒”的場景。在《不可思議的媽媽》中,有幾次小魚兒都在發(fā)脾氣。面對豐盛大餐,小魚兒心心念念是自己的新玩具,他要求媽媽現在、立刻、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“機器人”。遭到胡可反對時,一場“魚式”暴風雨來臨。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時,又一場崩潰大哭。然而胡可碰上“生氣小魚兒”,不是指責,不是謾罵,更不是制止,而是第一時間送上“我知道”。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,可是現在是吃飯時間,這是規(guī)則,你要遵守。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,也很想帶走,但是規(guī)則不能帶走。當小魚兒生氣時,胡可第一反應是肯定孩子的情緒,讓他知道媽媽理解他的感受,也接納他的感受,但行為上卻受到控制。只有讓孩子情緒得到宣泄,尊重孩子的感受,孩子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。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分享過她的育兒之道。
有一天,她女兒提出了一個無禮的購物需求,她拒絕后,女兒很生氣,便大哭大鬧。任憑女兒如何哭鬧,她都表現得很冷靜,強調挫折訓練?;氐郊液螅阒畠捍诜块g里,任憑她繼續(xù)哭鬧,但是會遞給女兒一條熱毛巾,讓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臉。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她跟前,看著她哭,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盡。教授的做法,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,讓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緒,可以生氣,但有的行為不行就是不行。當然也讓孩子明白無論發(fā)生什么事情,爸媽都依然愛她。
孩子發(fā)脾氣,其實是對你的信任
話說,你家孩子生氣是什么模樣呢?
是怒吼,是呲牙?
還是鬧小情緒不理你?
又或者,剛開始怒吼、暴躁,經過一系列的動作后,變身受盡委屈的“小白菜”?每次在我們面前,葫蘆娃就會鬧脾氣,變得很不乖,奶奶就說:“跟著我們的時候可聽話了,你們一回來就不聽話。”怪不得有人說媽媽不在,孩子就是乖寶寶;媽媽在,孩子就變成淘氣包。
《美國育兒百科》里提到:
當媽媽不在的時候,照看孩子的人告訴你,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,你千萬不要急著高興,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,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。孩子沖你發(fā)脾氣,你就偷著樂吧。那是對你的信任,你應該珍惜,而不是一心想養(yǎng)懂事沒有情緒的孩子。
鄭重的聲明: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,還望諒解!如原作者看到,如覺侵權,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!衷心感謝原作者!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:?http://m.hotbraziliangirl.com
企業(yè)微博網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