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需要多么的強大(下)

144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:人不需要多么的強大(下)

 

沒有人真的完全在乎你,沒有人可以完全滿足你。他們終究會忽視你。這是一種很深的不值得感。雖然我在要,但是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滿足。如果你去審視內心,你會發(fā)現,憤怒與抱怨的背后,有一種徹頭徹尾的絕望感與孤獨感。一種難以言表的壓抑和悲傷,無處安放,不能流淌,不可言說。人們在親密關系中的痛苦其時就是:我從內心并不相信你能滿足我,但是我還是想問你要。結果就是你真的不能滿足我,然后我就很生氣。這是很典型的投射性認同。你把自己不值得被滿足的部分投射出去,每當他滿足了你,你就小高興下,或者自動化忽視掉。每當他沒有滿足你,你就驗證了自己:看吧,我就是不值得被滿足的。你會完全忽視了他曾經滿足過你的時候,只盯著他沒滿足你的部分,成功的讓自己陷入悲傷。投射就是你只能看到自己內心有的部分。人們內心本來就有一種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和絕望,對于不能自我滿足的憤怒。為了應對這種悲傷,就以憤怒的形式投射出去要別人來滿足。我們需要別人。

 

并不是只有親密關系才這樣。我們對于身邊親近的人,都會如此重復這個模式。我所理解的內心感知到的自己強大,有4個層次:一種是憤怒。憤怒真的讓人看起來很強大,理智上我們知道憤怒其實并不是強大的表現。但感受上來說,憤怒的時候,我們避免了自己比別人顯得低,我們借此完成了心理強大的過程。一種是假裝不需要。當我得不到,起碼我可以告訴自己說我其實不需要。也就是酸葡萄效應,吃不到葡萄要說葡萄太酸我不喜歡吃。這樣就可以拿回主動權,不讓自己顯得比別人低,以完成我的內心其實很強大。一種是修行到不需要。很多心理學家、靈修學家、雞湯學家都在告訴人們:你可以先愛自己,你完全可以自我滿足。于是更多孤獨的個體開始被修煉:我自己滿足自己就好了,不需要你。理論上說這是可以的,但代價似乎有點大。一種就是坦然的需要別人。

 

我所理解的真正強大,是有需要別人的能力。當我們表達需要,并不意味著自己比你低,更不意味著我就失去了自我或者沒有尊嚴。我只是承認我在某些方面的確是無能,需要你。就像是我去餐館點個菜,此刻我沒有能力和條件做飯,需要餐館給我一個菜。同時我不覺得我因此就比你低了,因為我堅信我對你有同樣的其他付出也讓你很滿足,我們是平等的。當我表達需要,我也不強迫你滿足我,你可以說對不起本餐廳今日沒有該菜,那我換個菜或者換個餐廳好了,而不會大吼你為什么居然沒有這個菜!你平時不是都有的嗎?!一個看起來強大的人,會自己在家做飯,他有足夠的能力不依賴餐廳。但是我還是會覺得,時常需要下餐廳會更生活愜意,更自由。需要別人與依賴不同。依賴就是完全不相信和行使自己的能力,而交付給對方來滿足。依賴會有強迫,你不滿足我,我就很受傷,易絕望。需要則是我表達,這是我的事。你能否滿足,是你的事。但我不會因為不確定你是否能滿足而就不表達需要了,更不會因為我有很多沒被滿足的經驗就概括為你不能滿足我。“All I need is u”的心態(tài),就是一種典型的依賴。

 

依賴就是我不行,你來替我。健康的需要是:我也努力,你陪我一起。其實很多矛盾,尤其是親密關系的矛盾,都來自于我們不能直接的表達自己的需要,甚至不能覺察到自己的需要。我們太習慣了不表達需要,因為表達需要就意味著被受傷、被拒絕、被不滿足、被沒面子。真正的強大就是,我表達需要,但我不受傷。有表達就有不被滿足的概率,表達本身就是一場賭博。得到很好,失敗也無需受傷。人們對于心理營養(yǎng)的很多需要,從他人那里得到滿足要比自己創(chuàng)造容易的多。我需要空氣,我有3種方法來應對:開窗,這是危險的,會帶來霧霾、顆粒、噪音進來。開空調或凈化機,自己制造空氣,好累好心塞。告訴自己其實你不需要空氣也可以活的,然后練習內心強大的屏氣大法。我會覺得真正的強大,是我開窗,允許空氣和傷害同時進來。但是我的房間和身體都足夠強大到能夠抵抗顆粒和噪音。這也來自于自己的信念:我不需要把外面的霧霾和噪音的傷害,放大到致命的傷害。

 

當我們能夠坦誠表達:此刻,我需要你。如果你方便,就滿足我下。如果不方便,就下次再滿足。我需要而不是依賴,我們的關系就會和諧很多。這就是一致性溝通。當我需要,我就表達需要。而不是憤怒,或者假裝。沒有壓力的需要,是促進關系的。如果你能滿足我,我相信你會去做的。當你不能的時候,我不再根據你曾經能的經驗而認為你每刻都能。我相信我值得被你滿足,當你不滿足的時候,我相信這不是你不想,而是你的覺察能力、精力、意識范圍都受限。因此,當你做的時候,你有成就感,我也有滿足感,我們的關系就是促進的。我也會盯著那些你曾經滿足的部分,來強化自己是值得被滿足的。就像是我去餐館,我覺得我自然應該有那個菜的,即使今天沒有,我也相信它下次會有。表達的另外一個意義就是,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你,也就更容易滿足你。而不是告訴他“我對你憤怒是因為我需要你”,要求他腦子轉3個彎才可以理解你。進一步的和諧就是:我表達我的悲傷,分享我內心深處的孤獨、脆弱和無助。此刻,我需要你滿足我,但我并不相信你能滿足我。我很害怕,也很難過。當我能一致性的剝開我的感受并同你表達,我表達的感受越深層,我們的連接就會越深。

 

也就是:我把悲傷留給你,讓你來懂我。憤怒就不會再有。

 

最后:謹防——把需要變成依賴。有自我的需要,沒自我的需要,動力完全不一樣。有自我的意思是:我需要你來支援我,這會解決我一大困境。但是你不支援我,我自身的系統也能支持獨立運作。

 

鄭重的聲明: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!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,還望諒解!如原作者看到,如覺侵權,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!衷心感謝原作者!

3
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
心理官方網:?http://m.hotbraziliangirl.com

企業(yè)微博網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
企業(yè)博客網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


?相關文章

時間 : 2020-12-11
標簽 : 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分類 : E 親子家庭教育
評論 : 0條

= 6 + 12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