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衰老與死亡,人生的最后一課(上)

112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關于衰老與死亡,人生的最后一課(上)

 

1.不得不說,中國人的死亡質量太低了

 

在中國,面對生死,我們常常會遵循一個原則,叫“好死不如賴活著”。今年大年初二,朋友阿麗的爸爸突發(fā)中風暈倒,一番搶救后進了 ICU,醫(yī)生說基本沒救了。是拔掉管子帶他回家好好臨終,還是不拔管留在醫(yī)院繼續(xù)醫(yī)治?阿麗和家人必須抉擇。

 

“不拔。只要有一絲希望都要治?!薄耙苍S會有奇跡呢?拔掉管子,我就沒有爸爸了,我好害怕……”阿麗哭著和我說。最后熬了一個星期,她爸爸還是離開了,全身浮腫發(fā)青,沒有留下半句遺言。那天是阿麗 25 歲生日。生命太無常,隨著我們慢慢長大,親人在一天天老去,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兩難抉擇:當親人重病治療無望,到底要不要放棄痛苦的治療讓他有尊嚴地離世?如果病人說不用再救我了,不想再受罪,你又會怎么做?

 

柴靜也報道過一個老人的故事。一位老爺爺因為肺部阻塞感染,造成急性呼吸衰竭。他早跟老伴提過,自己將來一旦治愈無望,就不要再搶救了。但當他的病急性發(fā)作的時候,家人還是舍不得。很多時候,不是瀕臨死亡的人最怕死,而是我們真的沒有勇氣,在面對一個重要的人即將逝去的時候選擇放手。一輪一輪的搶救,維持,搶救,維持,反反復復。搶救時,他被切開咽喉,一根拇指般粗、七八厘米長的呼吸機導管,從他脖子中間的氣管插進去。這一插就是 4 年。醫(yī)生說 ,他已經不可能脫離呼吸機生存。最多的時候,他身上同時要插 5 到 6 根管子。胃管、靜脈插管、尿管、膽囊的引流管…… 鼻腔都潰爛了。他已經說不出話,唯一能夠表達情緒的方法就是:哭。

 

清醒后,老爺爺用口型對老伴說:“我恨你”。“恨死你了。”他的恨,更多是自責?!拔夷菢铀X就走了,多好啊,你們也好,這樣我對不起孩子,我也對不起你。”那些已經沒有治愈希望的患者,親人的愛往往會變成他們心理上的負罪感。他們愿意為所有愛自己的人,用盡最后一點毅力死撐著,唯獨無法選擇尊重自己的意愿,有尊嚴地死去。

 

如柴靜所說:“不管他的生命是否還有質量,不管是否還能夠享受空氣、陽光、食物,人和人之間的交流,只要我們有,只要我們能夠,只要我們在經濟上允許,我們就要給他人工的呼吸、人工的心率、人工的生命?!蹦莻€躺在病床上 4 年的老爺爺,有一次曾想坐上輪椅,去看看病房外的世界,才發(fā)現(xiàn),他眼睛已經什么也看不見了。不得不說,中國人的死亡質量(病患的最后生活質量)太低了。2015 年,經濟學人發(fā)布的《 2015 年度死亡質量指數(shù)》顯示,在全球 80 個國家的排名中,英國位列第一,中國位列第 71 位,排名倒數(shù)第 10 位。一個人能夠有尊嚴地死去,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。國家癌癥中心公開數(shù)據顯示,2017 年中國有 229.6 萬人死于癌癥。但極少人能夠決定自己如何去死。而我最近看的一部豆瓣評分 8.8 紀錄片《生命里》,有這樣的一群老人,卻做到了。

 

2.人如何才能有尊嚴地死去?

 

上海市臨汾社區(qū)服務中心的舒緩療護區(qū)是專門收治癌癥晚期患者的地方。住進這里的病人,生命所剩時間,大都不會超過 3 個月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:平靜、快樂,沒有痛苦,有尊嚴地死去。怎樣才能有尊嚴地死去?首先,和一個瀕臨死亡的人,一起回憶他們生命里的美好和重要的事情。

 

第二,用心陪伴他們走過人生到最后一程,尤其是精神陪伴。

 

第三,盡量幫助他們完成人生中的最后心愿,讓他們不留遺憾地離開。

 

① 生命里,我記得什么?

 

死得有尊嚴的第一步是:記得。這里的患者笑得最開心的時候,就是和身邊的人聊天的時候。得了胃癌的汪明昌爺爺,是這里對死亡最豁達的老人,進醫(yī)院前已經安排好后事。當老伴問他當初是誰追誰的時候,他立刻激動地說:我追她。我追她。我追她。說到最后還有點害羞?!澳菚r候我在廠部,她在車間,我去車間檢查工作,就經常借口去她那里轉一轉……”當大家哈哈大笑,問阿姨年輕的時候是不是廠花時,他立馬豎起了大拇指。那些青澀的戀愛記憶,變成了他病痛中的糖,一想起就是幸福的模樣?;剂巳橄侔┑聂攧偬m奶奶,想起年輕時被派去新疆下鄉(xiāng)當知青,和父母分別后上了火車,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,“覺得像魂沒有了”。因為,叫不到媽媽了。但后來她最想念的,卻是新疆的瓜?!俺阅莻€瓜是嗚嗚嗚,像吹口琴一樣吹過去”。那種感覺,現(xiàn)在再也沒有了。快 87 歲的黑子叔,吃飯連菜都夾不穩(wěn),但一回憶起 1945 年抗日勝利當天的情形,就興奮得像個孩子。他清楚地記得。那天 16 歲的自己站在水塔上,看著抗戰(zhàn)勝利部隊背著盒子槍從他面前走過。一次戀愛,一次離別,一次重要的見證……在生命的最后,他們最懷念的,不是多么轟轟烈烈的成功事跡,而是這些簡簡單單的平凡瞬間,讓他們被病痛摧毀的身體,短暫地露出笑顏。

 

為什么人們需要懷舊?

 

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斯蒂基特認為,懷舊對于一個人的存在感至為關鍵:“它喚起了珍貴的記憶,讓我們相信個人的價值,覺得我們擁有有意義的生活。研究表明,那些經常沉入懷舊情緒的人更能面對死亡?!毖芯空邆兺ㄟ^實驗還發(fā)現(xiàn),懷舊是一種對抗消極情緒的有效策略。當你沉浸在懷舊的情緒中,它會抵消你的孤獨感、無聊感、以及焦慮感。這對于一個游離在生死邊緣的人尤為重要。那些他們生命中的美好,通過回憶傳達給身邊的人,即便他離開了這個世界,他知道仍有人會懷念他。只要有人記得,他就不是真正的死去。就如電影《尋夢環(huán)游記》所說:真正的死亡,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。

 

3
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
心理官方網:?http://m.hotbraziliangirl.com

企業(yè)微博網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
企業(yè)博客網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
溫馨提醒: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,本版案例細節(jié)均經過處理,請不要對號入座。

 


?相關文章

時間 : 2020-04-11
標簽 : 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分類 : E 親子家庭教育
評論 : 0條

= 13 + 14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