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系比教育更重要

廈門心理咨詢-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:親子關系比教育更重要
瑞瑞是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,自控能力特別差,不僅坐不住,還經(jīng)常無緣無故大喊大叫,不會與人交往,喜歡誰了可能上去就是一巴掌。
后來他被診斷為:感覺統(tǒng)合失調(diào),左腦有八歲孩子的水平,右腦只有兩歲孩子的水平。
瑞瑞媽媽這才慌了,以前不管孩子,生氣了就打孩子的她,趕緊辭掉工作,回家?guī)Ш⒆印?/span>
媽媽給他報了早教課,經(jīng)常帶他去上課,老師告訴她:“一定要先跟孩子建立好關系,課程才會有效?!?/span>
一年過去了,瑞瑞進步了很多,大家都說這個課程還不錯。
前幾天,他又調(diào)皮了,一興奮起來控制不住自己,把小朋友打了,當老師說要告訴媽媽,他很傷心地哭了:“我不要讓我媽媽不高興?!?/span>
想起以前,他誰都不怕?,F(xiàn)在在意媽媽的看法,并且約束自己的行為,這就是親子關系的作用了。
就像在《媽媽是超人》中,當黃圣依說起自己平時怎樣管教孩子時,育兒專家告訴她:“親子關系沒建立好,他不會聽你的話。”
原來,當建立好了親子關系,父母成為了孩子的“重要他人”,孩子就會愿意聽父母的話,他們怕父母生氣,不愿打破這種關系。
英國心理學家約翰·鮑比指出,“依戀”是嬰兒的生理需要,是人類的本能行為。
良好的親子關系,是個體發(fā)展的根本力量,對于孩子日后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,都有著重要的作用。
反之,親子關系不好或缺失,則會使孩子從小就陷于發(fā)展的劣勢。這些孩子長大后更容易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。
每個行為偏差孩子的背后,都有這樣一個秘密。
1990年,林文采博士開始在馬來西亞大量做個案, 幫助很多孩子解決“行為偏差”問題,她發(fā)現(xiàn)解決掉一個問題,這些孩子馬上又會出現(xiàn)下一個問題。
林文采博士說:“這些孩子明明是非常渴望被人喜歡和接納的,而且知道這些行為會給他們帶來排斥和厭惡,為何還是樂此不疲?他們肯定是缺少什么東西?!?/span>
她說這些必然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,她稱之為“心理營養(yǎng)”。
于是,她幫助無數(shù)家庭和孩子建立關系,令人感到驚奇和興奮的是:孩子如同生命得到了滋養(yǎng),變得更有朝氣,更快樂,目標也更明確,孩子的生命力得以展開。
這個結果屢試不爽,1000多個孩子因此改變,無數(shù)的家庭得以受益。
好的親子關系優(yōu)于教育,是家庭教育的起點。
我們總想通過種種先進的教育來讓孩子獨立,來讓孩子優(yōu)秀。
然而卻忽略了:我們首先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親密組合,我們與孩子先有關系,后有教育。
通過與父母的聯(lián)結,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,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,他能夠感受到一種穩(wěn)定的安全感。然后,他才能夠放心地感受自己內(nèi)在生命需要建構的部分。
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個隨時可以聯(lián)結的狀態(tài),他就有勇氣去體驗那些對他來講可能會有恐懼、焦慮和擔心的事情。那份聯(lián)結對他來講是一種力量,是一種支持。
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發(fā)展自己的源頭,孩子天生渴望被父母“看見”。
當父母與孩子建立好親子關系,他不用花很多的時間去找“父母”,孩子能夠從父母獲得成長的力量,能夠完全地去釋放和建構自己,釋放自己的生命力,當一個孩子的生命力展開了,想不優(yōu)秀都難。
美國科學家哈利·哈洛曾做了一系列恒河猴實驗。
哈洛用鐵絲纏成了一個代理媽媽,在她的胸前放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裝置;同時又制作了一個纏上絨布并塞滿棉花,但是沒有放置任何可以滿足小猴饑餓需求的裝置。
隨后,他將這兩位“媽媽”和一群小恒河猴關在了一個籠子里,觀察這些小猴子們的行為。
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就發(fā)現(xiàn)了令人驚訝的現(xiàn)象:
小猴子們大部分的時候都愿意和布媽媽共處,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會去有奶水的“鐵媽媽”那里,吃飽喝足后又會回到布媽媽的懷抱中,緊緊抓住不放。
而且一旦發(fā)生驚嚇或者緊急事件,小恒河猴第一時間會奔向布媽媽的懷抱,從布媽媽溫暖的接觸中得到了安慰。
實驗并未結束,哈洛發(fā)現(xiàn)那些由布媽媽撫養(yǎng)長大的小猴子之后出現(xiàn)了類似孤獨癥的現(xiàn)象,不能融入種群,也不能繁育后代。
后來即便通過人工方式生出小猴子,這些猴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也異常冷漠,甚至殺死自己的孩子。
他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說明: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,是促使一個人正常且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。
孩子有安全感,感知愛,能愛人,父母是最初的源頭。
科學研究表明,人在幼年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的建立,影響著一生的愛和安全感。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沒有安全感,沒有感知愛的能力,這是一件非??膳碌氖虑椤?/span>
從心理學的角度說,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系會內(nèi)化到孩子的心里,成為內(nèi)在的關系模式,這一整套內(nèi)在的關系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,決定我們的命運。
比起教育,親子關系才是最重要的,是孩子愛的源泉。
社會學研究表明,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發(fā)展的最關鍵因素,不是學校教育,而是家庭教育。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會給孩子帶來榜樣的力量,是孩子的鏡子。
而親子關系好比是聯(lián)結孩子與父母的心靈管道,管道出了問題,孩子的心靈就沒有了家,教育就會出現(xiàn)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好的親子關系,才是教育的根,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密碼。
什么才是好的親子關系呢?
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相對自由、和諧、彼此尊重的關系,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更多的是靠引導教育孩子。
1.用心地陪伴孩子,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
在孩子心里,再貴的玩具,再漂亮的衣服,都不及父母的陪伴;再會帶孩子的爺爺奶奶,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。
謂陪伴孩子,也并不是說要我們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。陪伴孩子,不在時間長短,在于用心。
比如設立“特別時光”,這個時間里全身心的陪伴孩子。跟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書,一起做游戲。
童年時期是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子關系的重要時期。
趁一切還來得及,停下來,慢一點,給孩子一點時間,用心地陪伴他。
2.尊重孩子
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獨立的個體,而非父母的附屬。他的思想、感受、所有物都需要成人的尊重。
在他專注一件事情時,不去打擾他,便是一種尊重,叫喚他時,口氣輕柔些,也是一種尊重;這些點點滴滴的尊重所帶給孩子的自我價值感,對孩子的一生卻是非常重要的。
尊重是平等相待的心態(tài)及其言行;有時候家長需要暫時拋開長輩的身份,把孩子看作獨立的個體,與孩子平等地相處。
孩子犯錯誤或者情緒不穩(wěn)定的時候,我們需要先耐心地傾聽孩子所想,而不是責罵為先。
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敞開心扉,父母也才能夠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,才能走進孩子的內(nèi)心。
3.父母恩愛,情緒穩(wěn)定
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有利于形成安全、親密的親子關系,而緊張的家庭情緒氛圍則會導致兒童的不安全感,進而引起親子關系的疏遠和緊張。
社會學習理論認為:
兒童會以父母在婚姻中的交往行為作為榜樣,把習得的行為帶入到親子交往或家庭之外的交往中,從而引發(fā)親子沖突或同伴沖突。兒童時期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性格的養(yǎng)成,與人交往的模式,表達愛和感受愛的能力,都起到?jīng)Q定性的作用。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,成為充滿愛與能量的人。
關注心靈健康(預約) 0592—5515516
關注心理健康(團體輔導)15305020431
心理官方網(wǎng):?http://m.hotbraziliangirl.com
心理健康網(wǎng):?http://xmxljg.com
企業(yè)微博網(wǎng):?http://e.weibo.com/xmxljg
企業(yè)博客網(wǎng):?http://blog.sina.com.cn/xmxljg
機構地址:廈門思明區(qū)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
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(尊重您的個人私密,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)